下载
APP

第八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入围散文作品——《远去岁月的印记》

第六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
认证编辑 26 作品
2024-03-10 23:08:23

images/2/2024/03/m8BW778FT575T8wT7T2Wti1nntWiqu.jpg


远去岁月的印记


/吴美群


岁月是一条河流,昼夜不停地向前奔流永不回头;岁月又是一缕炊烟,消无声息地袅袅升空一去不返。但岁月带不走儿时的记忆,儿时经历的许多往事总是在我的脑海里闪现。那远去岁月的印记,让我了看到了家乡的沧桑巨变和时代的进步发展。


童年的影视


我的家乡位于桂西北仫佬山乡西部,我记得第一次看到电影《小兵张嘎》,是在远离家乡八里多路的矿山上看到的。

那时,虽然小镇上也有电影院,但看电影要买票。尽管票价为1角,可是那时生产队一天的工值才一角多钱,许多人是不忍心将一天的劳动报酬用来一场电影的。当时,能进电影院看电影的多是小镇上的一些机关干部,农村的群众是很少光临的。那时,我父亲在外地教书,家里的一切全靠母亲人一人担当,我和弟弟都还小,都还在小学读书,根本帮不上什么忙。由于只有母亲一人劳动,因此家里年年超支,超支款只好靠父亲那微薄的工资来抵付。当时,跟我家一样的家境在我们那里还有很多。因此,看免费电影便成了我们这些农村穷孩子梦寐以求的事。那时,离家乡八里多远的地方,有座矿山,隔三差五,矿山电影队经常免费为矿工及其家属们公映好看的电影。虽然那么远,但每有电影公映的消息,我们都前往那里一饱眼福。

那是夏季的一个夜晚,刚逢暑假,听大人们说矿山准备上映一部新片子叫《小兵张嘎》,是讲打日本鬼的。听到消息,我们欢呼雀跃,高兴得连夜饭也吃不下。囫囵吞枣地匆匆拔了几口,便飞出家门,找同村的伙伴们一同往矿山看电影去了。到了矿山总部,只见矿山的球场上坐满了人,黑瞎瞎一片的。我们六个小伙伴靠前找了块空地,便席地而坐,等待电影的开映。电影《小兵张嘎》真的很好看,我们全神贯注地盯着银幕,即使尿胀得要命也要等到换片子的空隙才到球场外边的野地里放松。之后,又赶快回到原地坐好,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镜头。

在看电影回家途中,我们一路上都在兴高采烈地谈论着电影中的事情,有羡慕张嘎拥有一支漂亮手枪的,也有佩服胖子的蛮力的,更多的是谈论对汉奸的痛恨。谈着谈着,年纪稍长的阿龙提议:大家摸黑赛跑,谁落伍谁当“汉奸”。当上“汉奸”要轮流到大伙跟前跪下求饶。只听阿龙一声令下:“一、二、三,跑”,于是,大家都拼命地抢着跑,生怕落后了挨当上“汉奸”。跑着跑着,一不小心,我摔了一跤,把膝盖弄破了,鲜血直流。我疼得大叫了起来。阿龙听见后,赶紧跑回来把我扶了起来,其他的同伴见状也纷纷跑了回来。阿龙叫他的弟弟阿虎到路边扯来一把止血草,他捣烂后敷在我的伤口上,并替我包扎起来。之后,大家轮流搀扶着我,连夜往回赶。由于疼痛,我哭了起来。为了减轻我的痛苦,阿龙边走边对我说:“你不用哭,你伤了膝盖,免了当‘汉奸’,这对你来说,也是划算的。明天我帮你做一支木枪,就像张嘎那样的手枪,保你满意!”到了家里,母亲把我训了一通之后,便带我到大队卫生室清洗包扎伤口。伤口好了之后,我和同伴们又一次次地前往矿山观看免费电影。就这样,靠着矿山的放映,我们乐滋滋地看了一场又一场的免费电影,给穷困的童年生活平添了许多的乐趣。

我们家乡有电视,那是八十年代初的事。

记得那是一九八二年的冬天,我从县城的高中补习回家。一个寒冷的冬夜,同村的小伙伴告诉:“我们乡的税务所刚买了一台17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我们去看看吧!”于是我们一同出门,向乡税务所奔去。

到了税务所,但见窄小的办公室内早已挤满了看电视的人群,凭着个子矮小的优势,我们钻到了人群里,挤到了电视机前,望着眼前的屏幕,看着不断变换的场景,我心里在想:“这四方盒子,真是个宝物,它能不断地变换着场景,比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还管用呢!”记得那时播放的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武打片,好看极了。以后每每吃完晚饭,我们便相约到税务所去看连续剧,“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那片头的主题歌《昏睡百年》很快的在全乡的每个角落飘荡。我学着电视里的徐晓东用广东白话唱着这支歌,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

但人多挤着看电视难免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到税务所看电视。因为我去得比较晚,先来的人早已挤满了税务所的办公室。我仗着自己个子小,便钻空子,硬往前挤。不小心,踩对了一个小女孩的脚,痛得她大声哭了起来。我还未来得及说声对不起,她的父亲便马上将我抓住,拉到办公室外,狠狠地对我教训了一番。“不长眼睛啊?踩对人家小孩也不道个歉,这么大的人了,你好意思呀!”我知道自己理亏,也不敢争辩,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税务所。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想:什么时候我家也有这样一台电视机,那该有多好啊!那样的话,我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自己家里看电视,用不着受别人的气了。

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我家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于1989年冬买回了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坐在家里,安然的看着电视,我欣喜若狂,感觉舒心多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家乡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如今家乡也有了3D电影。每当华灯初上,男女老少都可以卖上30元一张的电影票,舒舒服服地坐在县城的影厅里看3D电影。如今电视种类也发生了变化,种类繁多之外,档次也较为高级。黑白电视逐步被彩电所取代,规格也由当初的14英寸变成了17英寸、20英寸、26英寸等,有的换上了大屏幕的彩电。品牌也有当初的“凯歌、金星”换成了“长虹、日立、创维、超画王”等。加上现在城乡都有了广电网络、电信网络,看到的电视频道就更多了。


远去的柴堆


儿时有许多抹不掉的记忆,然而我对柴堆的记忆却尤为深刻,尤为难忘。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我的家乡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堆有一堆又一堆的柴堆。记得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便开始跟着母亲到山上去砍柴。当时是生产队大集体,生产队里有猪场,负责养猪和熬酒。这都少不了要大量烧柴。于是,社员们便有为猪场砍柴的任务。完成任务,年底才能分到队里猪场的猪肉。因为弟弟还小,父亲又在外地教书,家里只有母亲一个劳力。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也为了完成队里的砍柴任务和自家的用柴烧柴,每个星期天学校不上课,我几乎都跟随母亲到村屯对河那边的山里去砍柴。我把砍得的柴火堆成了一个个柴堆,这些柴堆是我劳动的成果,看到它心里很高兴,母亲夸奖我,父亲鼓励我。当时,我很累,然而心里很甜。家里有了柴堆就有了烧火做饭的保障。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乡下农村没有煤气,更没有用电做饭,只有用柴火烧火做饭。柴火成为村民家庭生活唯一的重要燃料。

砍柴是需要技术的。砍柴前,首先要把柴刀磨好。柴刀锋利了,才能砍得柴人们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砍柴前,要把柴刀磨好,柴刀锋利了,才能在砍柴时省时又不费力。其次要选择柴的类型。在柴的选择上,不能砍一些含水量高、质地较为酥松的树,这样的树湿的烧不着,干的不耐烧,而要选择一些质地较硬、水分较少的树作为柴。第三要选择好捆柴的绳索。我们上山砍柴,一般是不带绳子的,通常用藤条作为捆绑的绳索。选择藤条时,要选软的藤条,这样的藤条不易折断,可当作绳索来捆柴。如果选择硬的藤条作为捆绑的绳索,那你就麻烦了。硬的藤条捆柴时既让你费力,又容易折断,真可谓是吃力不讨好呀。

砍柴又是一项非常累、非常艰辛的劳动,而且有时也是一种对人意志进行挑战的劳动。饥饿、疼痛、疲劳、害怕、忍耐伴随着每一次砍柴劳动,每次砍柴回来,人就像要散架一般。丢下沉重的柴担,仿佛刚刚卸下千斤重担,狼吞虎咽地吃上两碗饭,美美地睡上一觉。接下来的几天里,腿痛,肩酸,人会显得特别的疲劳。

夏天砍柴尤为辛苦。记得有一次,跟同村的伙伴们到离家较远的山里砍柴。时值盛夏,天气炎热,走在回家的路上,沉重的柴担在肩膀上换来换去,让人产生撕裂和针插一般的疼痛,大家艰难地出着粗气,汗水从头上流过眼睛、脸颊、渗进嘴里、穿过颈脖,流进胸脯和脊背,和身上汗水汇聚一起。哪一刻,人仿佛随时有可能轰然而倒了下了。偏偏这时,口渴难忍。但路边没有泉水,需要再走一段路,才有一口山泉。望梅止渴,盼望喝水的欲望在支撑着大家向前挪步,一步,两步,三步……终于来到了山泉边。大家虽然累得歪歪斜斜踉踉跄跄,但见到水都不约而同地把柴担从肩膀上摔下来,用双手捧着山泉水往嘴巴里灌。动嘴三分力,喝够了水,休息片刻,人仿佛一下子轻松多了。看着大家极度疲劳的狼狈相,我心里想:什么时候不用砍柴,用电来煮饭那该多好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家乡人不用砍柴来煮饭的这一天也终于到来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惠民政策,犹如一夜春风,吹拂家乡的千山万弄,让昔日光秃秃的石山重新披上了绿装。加上农村电网改造这一惠民政策的深入实施,让偏远山区昔日豆黄的煤油灯纷纷换上了明亮的电灯。有了电,谁还用柴火烟熏火燎地去做饭呢。如今家乡人用电做饭,用煤气炒菜,省事省力省时省工,可方便多了。如此可喜的巨大的变化,不正是祖国日益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日益幸福美好的最好见证吗?


赶街的今昔


作为老街人,我亲眼看到了山妹赶街的今昔不同,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

家乡的老街叫怀群街。老街过去叫“沙滩街”,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天河县志》记载,清嘉庆元年(1796年)人们开始在现怀群街前的柳河沙滩上集市贸易,由此留下了“沙滩街”的美称。老街坐落在怀群柳河岸边的一片平整的高地上,四面的民房呈“口”字形将老街围在中间,老街四角各有一条进出口的路。这是桂西北仫佬山乡的一座老街,位于仫佬山乡的西部。这老街,赶集的人数多,土特产多,日成交额大,素有“仫佬山乡的第四大农贸市场”之称。

每到街日,山妹们便早早地起床,脸未洗,便急于整理好山货的担子,找出赶街用的衣物。之后,刷刷牙,洗洗脸,一切风风火火,一切匆匆忙忙。吃完早饭,便上路了。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嘻嘻哈哈地涌向山外。露水打湿了她们的裤脚,山花映红了她们的笑脸。许是山露的滋润抑或是山泉的沐浴,山妹长的特别鲜亮。那红扑朴的脸蛋,那细嫩的肌肤,那弯弯的柳眉,迷人的凤眼,那线条分明的身材,无一不显示出山妹的青春的活力,迷人的风姿。

记得那时山里还没有修通公路,山妹们赶街大都要准备好两套衣服:一套穿着作挑山货用,一套穿着赶街用。每每临近老街,山妹们便放下肩头的山货担子,择个僻静的小河边,梳妆打扮起来。脱下赶路穿的衣服,穿上赶街用的衣服。之后,以河为镜,用手当梳,把自己装扮起来。一切满意之后,便匆匆赶往老街。把山货卖给从县城来的老板们,换来钞票之后,山妹们首先想到的是吃一碗富有家乡味道的老街米粉。

老街米粉,质地细嫩,香气扑鼻。那是一种特有的米味的芬芳。米粉是用本地的优质米来制成的。先将米用泉水洗干净,然后,用手或是电磨磨成粉浆,再将粉浆煮成粉,蒸的时候特别讲究火候及时间。火小了,蒸久了,蒸出来的米粉软而会断,难以切成粉丝。火太大了,蒸太快了,蒸出来的米粉或是焦黄或是不熟。有经验的粉师傅,很会控制火候及时间,蒸出来的米粉又软又韧。切成丝,白脆脆的,柔韧韧的,耐煮耐看又好吃。老街米粉除了切粉之外,还有榨粉。每到街日,天还未亮,那熟悉的“嘭、嘭、嘭”的舂米声便飘荡在老街的上空,那是做榨粉的人家在舂着粉团。那舂米声悠长、动听,有如家乡动听的山歌。冬日吃榨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当你赶街冷得发抖的时候,吃上一碗刚从热锅里捞出的捞锅榨粉,你的身体会暖暖的,寒气顿时全消。

吃完米粉之后,山妹们便各忙各的了:有的到照相馆里留下“倩影”,有的到发廊里“修容”,有的到成衣行里物色衣物,有的与事先约好的情人约会去了。

高高兴兴而来,心满意足而归。夕阳西下,山路上她们说说笑笑,从山外老街飘荡到暮色沉沉的山里。

随着一条条乡村公路的修通,山妹们赶街再也不用准备两套衣服了。每到街日,镇上都有班车或面包车到各村村头拉客。坐上班车或面包车赶街既体面又省时,而且不用肩挑手提,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就轻轻松松地来到了老街,讲有多方便就有多方便。

乡村公路的修通给村民们赶街带来了极大的交通便利条件,也促进了老街集市贸易的扩大和繁荣。

如今的街日,叫卖声欢笑声连成一片。肉行里,一两百头肉猪摆满案头。禽畜行里,鸡鸣鸭唱猪欢叫。成衣行里,各色衣服应有尽有,令你眼花缭乱,年轻娇美的姑娘和潇洒英俊的小伙子们正挑选自己合意的衣裤。副食行里,粉摊比比皆是。现在赶街,你用不着担心吃不到米粉。你看,那七八个腰包鼓底的乡亲,正端来炒好的猪肉及煮好的米粉,在粉摊前,划拳猜码,尽情吃喝。也难怪,如今有了钱,谁个赶街不喝它几盅呢!

年关的老街更是引人注目,那些在外打工的山妹们纷纷回到家乡过年。街日正是她们一展风采的时候,你看,山妹们身着五颜六色的衣裳,潇洒地走在老街的集市上。那亮丽的衣衫,使她们光彩照人,大开了家乡人的眼界。人们不得不对这些昔日羞涩的山妹们刮目相看。她们给家乡人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带来了打工妹的风采,更带来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年关同时还是家乡人筹备年货的黄金时间。这时,老街的集市可热闹啦,整个老街像条大河,从四村八寨前来的赶街人就像是一条条小溪,纷纷从山里流泻而出,汇入这条大河。顿时,老街的集市上人流似涌,声浪翻飞。买足年货,乡亲们便各自归家。于是,通往四村八寨的乡村公路上,车来人往,笑声阵阵,久久飘荡在家乡的上空。

如果说,山妹赶街是一首乡村生活变奏曲,那么家乡的乡村公路网就是那奏响变奏曲的琴弦。正是有了像家乡一样的许许多多的乡村公路网,才汇合成了神州大地上那美妙动听的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中国乡村振兴交响乐。



作者简介:


吴美群,男,仫佬族,广西罗城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已在《文艺报》、《光明日报》、《散文选刊·原创版》、《当代广西》、《三月三》等报刊发表散文作品多篇。



第八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截稿日期:2024年3月31日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八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到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频道:
专题:
生成作品海报
点赞作品
观看15s视频完成点赞助力++,发现更多新奇特
让视频的内容成为话题,让品牌仿佛您身边的朋友
阅读 86757万+
点赞 0
更多
  • 广告
    评论 暂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