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许刚入选了全球华语名人名家榜入选了“中华杯”金榜文学赛,编号475号,请大家多多支持

北京精短文学
认证编辑 10487 作品 | 6318万+ 阅读

热活量

0

支持量

0

转发量

0

浏览量

0
距活动结束:
112: 30: 12
“中华杯”金榜文学赛 “中华杯”金榜文学赛


       葫芦坡

    文/许刚(山西)


      葫芦坡是一个地方名称,因其形状像葫芦而得名。在我的老家晋南的许八坡村,一提起葫芦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我的记忆里,印象中,葫芦坡总与伤人死人联系在一起,显得很晦气。

    葫芦坡,地势险要,三面环沟,一面靠崖,道路崎岖坎坷,急弯一个挨着一个。当地人把葫芦坡又叫“瞪眼坡”,土壤为红胶泥,逢下雨天,道路泥泞湿滑,一个人步行都显得艰难,要想到达坡顶,非要借助镢铣,手足并用,方可抵达坡顶。如果不能一鼓作气,生产队的胶皮轮车,往往就会掉到悬崖下,那是相当危险的。要爬上葫芦坡,绝非一件易事!人们和牲口在坡最下边,歇息半个时辰,然后一鼓作气,才能有可能爬到坡顶。如果牲口到半坡没有了力气,胶皮轮车就会往后倒。人们常常为此而捏一把汗,大气都不敢喘,人们很少说话,屏气凝神,用鞭子不断地抽打着牲口,吆喝声不绝于耳。等到了葫芦坡顶,人们才能放下悬着的心,松口气,歇一歇再继续赶路。

    在农业社时,每年到收麦种麦之时,从葫芦坡过路,不是翻车,就是牲口掉到崖下,非死即残。葫芦坡的路面,仅有三尺多宽,勉强能通过生产队的胶皮轮车。记得当时生产队百分之六十的土地,都要通过葫芦坡方可抵达。尽管每年一到夏收秋收季节,生产队长都要派劳力去平整路面。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葫芦坡坡陡路窄的现状。如果遇到连阴雨,路面更是糟糕,被雨水冲刷的路面坑坑凹凹,行走起来更是艰难。打我记事起,生产队有三头牛,两匹骡子从葫芦坡摔到崖下死了,还有一个人掉到崖下,下身残废了。所以,生产队一提起葫芦坡,社员无不胆战心惊。年龄大的,胆子小的,生产队长从来不派他们去葫芦坡上工。去葫芦坡上工,总派年轻力壮的,有心眼的人。当然去葫芦坡上工的工分要比去其他地方挣的工分多几分。因为,有风险。男劳力一天记12分,女劳力一天记9分。当时在生产队算是最高的工分了。着实让一些人眼馋,羡慕。

      现如今的葫芦坡,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一家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入驻葫芦坡。他们通过截弯取直,修了一条宽敞的道路,路面宽8米,可通行大货车。经过几年时间的打井、修渠,硬化道路,发展特色水果。现在的葫芦坡,另是一番风景。三季有花,四季有果,鸟语花香,人声鼎沸,前来观光旅游的人络绎不绝,熙熙攘攘。特别是随着芮城县生态文明县的创建,葫芦坡成了方圆百里有名的生态观光园区,成了全域旅游的目的地,网红打卡地。

      

  作者简介

许刚(神采飘逸),笔名亦复,山西芮城人。自幼爱好文 学,喜欢写作。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精短文学学会会员,《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签约作家,《中国诗人作家网》签约诗人作家,在《市场信息报》、《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报》、《农民报》、《运城日报》、《中国乡村》及各网络平台发表小说、诗歌、散文5万余字。


个人海报 首页海报 报名参加
首页 记录 排行 详情
生成个人海报
点赞作品
观看15s视频完成点赞助力++,发现更多新奇特
让视频的内容成为话题,让品牌仿佛您身边的朋友
阅读 0
点赞 0
更多
  • 广告
    评论 暂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