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鲁岱入选了“华鼎杯”2022年年度人物评选

世界文学网有声平台
认证编辑 27515 作品 | 2873万+ 阅读

热活量

1458261

支持量

558

转发量

25686

浏览量

15万+
距活动结束:
112: 30: 12
“华鼎杯”2022年年度人物评选 “华鼎杯”2022年年度人物评选


【文学论文】正神州文学其时矣

——兼谈四大名著

文/鲁岱

主编:超凡脱俗


images/2/2022/11/yabTRayWRzRHqQ3wZvEcT4RTm2twW2.jpeg


      中国四大名著,即便是最早出现的《水浒传》,也只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而《红楼梦》的出现则仅仅两百多年。这对于有着五六千年以上的华夏文明来说,还是“新生代”。然而,这些经典名著,如何就被现代小说家们几乎丢弃了呢?尤其是写作形式与方法。这多少有些令人沮丧或不可思议吧。


      如今,《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四大名著,人们多认定其文字“难读、难懂,还怪多的诗词歌赋。”所以害怕效仿。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略深一点儿想想,让你望书而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你的工作与生活都很累了,只想安安稳稳的看一点儿不用动很多脑筋的文字什么的,而对于那些反映社会现实、社会生活和时代脉博的艺术笔触,感觉“太过于费劲了,太过于劳神了。”四大名著就是这么一些让人“费劲劳神”的艺文作品,你能够那么轻松的去崇拜、去研读、去效写吗?可能有人会说:“名著,无论拥有多大的价值,如果大多数人都看不下去的话,就意味着它不被社会接受,不被大众接受,就不能称作名著。”这种说法显然不能成立。举个例子吧。你看不懂数学家建立的公式,你读不懂物理学家写出的定律,难道你就可以由此而说那个数学家或物理学家不伟大吗?你就能说欧拉公式和质能方程不伟大吗?再有,人们不能彻底理解中国的“两弹一星”究竟有什么作用,你就不能去说钱学森等人不是特别的伟大。


images/2/2022/11/OCwICe2eAC8r8afA5hbEc75Ai2zId7.jpeg

   

       读者不懂,大众想不通,与创造者常常是不能直接挂钩的。同样道理,看不懂名著,或者懒得去推敲那些较高深的艺文品,你就不能说那些书籍不名不著。名著与通俗,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今日社会的现实就是不喜欢阅读那些“难懂”或“冗长”的东西。或许,这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世俗,甚至是一种习惯。我们能去责怪社会现实吗?能去责怪主持社会劳动的人民大众吗?当然不能。我们不仅不可以责怪,还应该同情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因为,造成这种阅读局面,非一日之因,非一年之因,甚至是非一个时代之因。但是,最根本的还应该是历史渊源。对此,我们不得不追究,或者直接地说,不得不问责。这里应该从“五•四”运动说起。


images/2/2022/11/sngIAkNO1GSosoNZD5NNi91NN1ZOm8.jpeg

   

       1919年前后,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等人,以西方教育为镜子,创导中国新式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传统、反礼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这场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被视为“对政治、社会、学术思想与文学艺术各方面影响的重大启蒙。”这一场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四个提倡、四个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家,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看看这一揽子条文,是非曲直,应该来说是很明显的,毋须再论。1915年9月17日,胡适在其《送梅觐庄往哈佛大学》诗中率先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神州文学久枯馁,百年未有健者起。新潮来之不可止,文学革命其时矣。”


       应该来说,这就是公开贬值中国古典文学。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杂志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成为“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篇宣言。中国新文学也从此诞生。我们不能说新文学不妥什么的,但是,旧文学,或者中国文学,几乎被否定或变相否定,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也不应该。1919年4月,胡适将《文学改良刍议》中的“八事”修正为“八不主义”:(1)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2)不做无病呻吟的文字;(3)不用典;(4)不用套语烂调;(5)不重对偶,文须废骈,诗须废律;(不避俗话俗字。显然,有几条也是对的。但是,尚有几条也许在当时坐得一定的理由,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是明显的站不住脚了。无古不成今,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早已是亘古真理了。说句笑话,胡适先生去世已有60余年了,他自己也快成为古人了。那么,对于他的著作和观点,是否也“不摹仿古人”呢?当然,胡适说的“典”,多指成语故事,同时也指古典名著名作。问题是:这些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能“不用典”吗?是“不用套语烂调”吗?假说都不用典、不仿古、不用“套语烂调”,那我们只能天天泡在时代的“濡沫”之中了。


images/2/2022/11/m1oAb3HoahGDQqq73zbUqHFgUO4zA1.jpeg

    

      更有甚者,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革命论》,明确地提出“三大主义”。这就是:“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我们尚且不论贵族文学,包括讲究辞藻、崇尚雕琢的庙堂文学,也无趣述及山林文学,如讲究骈偶格律典故等。我们单就“推倒”古典文学一条,就足以证明否定其“推倒主义”。这是典型的顾此失彼。就四大名著来说,一部《红楼梦》,写尽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总崩溃;一部《红楼梦》,写尽了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广阔批判;一部《红楼梦》,写尽了400多个人物的艺术风华,将人物的塑造推向了顶峰;一部《红楼梦》,写尽了人民生活的逼真与艺术的自然,让世界文学史拔高一层。《水浒传》让农民起义垂史文学,让故事和人物双双标美,让英雄传奇达到了理想化的高度。《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属于历史题材的扛鼎之作,其尊刘抑曹的观点,既反映了人民对君主仁治的渴望,也是草根奋斗的母题。


       本来已经广泛流传了的《西游记》,被吴承恩改造了一番,尤其是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提到卷首来开宗明史,更有用孙悟空取代唐僧而成为第一主人公的笔触,就足以让《西游记》成为一部最珍贵的神话传奇小说了。四大名著已成为中国的文化密码,它们能让中国人读懂自己的历史观、政治观、人生观和生命观。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是汉语文学中的伟大丰碑。其中,有的故事、场景、人物,已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任何力量都不可否认的文学天柱。贬低中国经典文学,是不正常的信号。现在,说说长篇小说创作。


images/2/2022/11/Gp55u8pRa98vP839Rgg9ir08op905M.jpeg

  

        一般来说,10万字以上的小说才能划归长篇小说,但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应该是在20万字以上。按照这个框定进行计算,我国每年长篇小说的出版量在2000部左右或以上,但是,我国每年长篇小说的创作量在8000至10000万部之间。其中有80%的长篇小说作品都束之高阁了,或者仅在网络上免费发表。这里,有一个问题十分严重,这就是:在这么多数十万、数百万的长篇小说中,为什么就出不了几部经典名著呢?现在,我想问问,自从《红楼梦》面世,已经过去了两百多年,中国文学第五大名著究竟是哪一部呢?究竟是哪一个大名人的作品可以排行名著榜的第五位呢?


     我们再说说每隔3年、现在是每隔4年一届的茅盾文学奖。可以说,这是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即最高级别的长篇小说奖。这个奖,从1981年开始,已经有10届了。每一届3至5部作品,其中多为现实主义的、史诗的和民族性的作品。至目前为止,已有49部作品获奖,其中,也不乏名篇。如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魏巍的《东方》,姚雪垠的《李自成》,李准的《黄河东流去》,刘心武的《钟鼓楼》,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刘白羽的《第二个太阳》,王火的《战争和人》,陈忠实的《白鹿原》,熊召政的《张居正》,贾平凹的《秦腔》,刘醒龙的《天行者》,莫言的《蛙》,王蒙的《这边风景》,苏童的《黄雀记》,梁晓声的《人世间》,李洱的《应物兄》等。其中,最年老获奖者徐怀中,90岁,作品《牵风记》,2019年;获奖次数最多的是张洁,两次,作品是《沉重的翅膀》,1982年,《无字》,1999年;篇幅最长的是张炜的《你在高原》,450万字,2017年;篇幅最短的是古华的《芙蓉镇》,16万字,1997年。请问,这里面有第五大名著吗?


images/2/2022/11/f7CTH0FiqO2F7IRDirFtKhOOIqcZIF.jpeg

     

       再说茅盾文学奖之前的中国六位文学巨匠: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他们的主要代表作: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郭沫若的历史剧《棠棣之花》《孔雀胆》,茅盾的《子夜》《蚀》《虹》,巴金的《灭亡》《春天里的秋天》,老舍《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曹禺的《雷雨》等。这些作品,显然还没有能被后人称谓的第五大名著。


   《红楼梦》之后的清朝社会,也再没见能与乾隆时代的曹雪芹并美的小说家了,即便是后面的《儒林外史》《三侠五义》《聊斋志异》《官场现形记》等,虽然都很有质量,但也不乏逊色之哀。哪怕是当下已经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他的作品《红高梁家族》《蛙》《丰乳肥臀》等,也难能被大众广泛的看好。


      上述种种,为什么会这样呢?中国现代作家为什么还不能写出巅峰小说呢?为什么出不了大经典作品呢?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既有社会根源,亦不乏人为因素。先说说人为因素。自从胡适等人偏见了中国传统文学之后,百余年来,人们一直没有真正的彻底的认识传统文学的优点、长处,并一直处于一种否定或半否定的社会氛围之中。即便是现在有些人也提及中国传统文学,也号召社会扶植传统文学,或提倡人们学习与推崇经典作品,但基本上没有与长篇小说挂钩,多是涉及诗词等短篇幅文体。这就根本谈不上建造一个完整的可以框联古今的中国文学体系了。还仿佛有两条腿走路,即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学,各行其道,各言其是。这显然出不了特别优秀的作品。


images/2/2022/11/E890ZfH5ZHN535f030ys5S53CCcR9C.jpeg

    

        社会因素亦如此。目下,整个社会的文学风气,应该来说与名典的孕育,还是有一定距离的。社会上的人文读众,差不多都追求轻松、朴实、大众化,甚至是服务化和政源化。这等等的一切,毫无疑问,严重削瘦了出具优秀作品的润土,严重框制了优秀作者的自尊心和进取精神,从而削弱了优秀作者的笔力。这正如毛泽东批评的那样:“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消息,一切皆坏;所谓的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这是一味崇拜西方文化而抹煞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1942年5月2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发展方针,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话锋回转四大名著。这是久读不衰的文学作品。但是,他们的一些写作特色、表现手法、著作形式等艺术潜力,当代人为什么稀释而淡用了呢?就近些年而言,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几乎成闭离之势。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之间已显示出明显的矛盾。即一边称颂名著,一边抛弃古典;或者干脆是笔不沾古,书无典味,一味的新新新,一味的生活生活。这正常吗?名著,不是用来做摆设品的,不是用以束之高阁的,应该取而用之。可以改进,可以发挥,可以创奇,但不可以一弃了之。诚然,名著也不是完美无缺,也有少数内容不可取。但能用的优秀东西决不能丢。譬如说,四大名著里头的诗词等艺术品,虽然已成为当代人的口头语了,但是,现代尤其是当代小说作品中,简直看不到诗言词赋,或看不到它们的优美。这些中华古典文学精华,仅仅是“孤苦伶仃”的出现在一些社会的角落里,或入赛场,或入招示牌,或作网络、辞书专用,还躲躲闪闪,怕见人面,更谈不上成就什么气候了。我们去看看《红楼梦》中的《开篇诗》《好了歌》《枉凝眉》《葬花吟》《终身误》《聪明累》等,哪一曲不是快炙人口的上乘之作?又如《水浒传》中的词《满江红•喜遇重阳》《念奴娇•天南地北》《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解连环•楚天空阔》等,哪一阕不让人高昂?《三国演义》中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咏史诗•江夏》《红牙催拍燕飞忙》等词和诗,可谓句句精彩。《西游记》中的开篇诗《混沌未分天地乱》,扇面诗《火眼金睛识善恶》,白骨精《冰肌藏玉骨》,水帘洞《一派白虹起》,结尾诗《圣僧努力取经编》等诗言,都是经典词言诗句艺术,已为人们广泛地流传了。


     但是,现当代长篇小说能看得到这些点缀之美吗?就连刻画人物的肖像等艺术,当下长篇小说,执秀者凤毛麟角。能说我们没有削弱或丢弃古典精华吗?

   

images/2/2022/11/xDq7qaEAdd89Edl7meEDAeqtdaSA0A.jpeg

     

      我是一个农村人,且年近古稀。我也写了一丁点儿长篇。比如,农村题材的小说《黎明诗韵》,约68万字;战事小说《战争下的和平》,约120万字,采编第二作者之半传体人物志小说《赤水河上的仁梯——汪广仁》,约23万字;等。我是一个无名无份的乡儒,我的作品属于国产年万部长篇小说中的那个“80%”,无缘铅印,束之高阁。偶尔在网络上晒晒,仅仅是过一把“见世面”的瘾儿。我的小说,内容是没问题的,还多少有点儿赶时髦。但是,小说的表现形式“不容乐观”。有一个汪姓文学女硕士彻底读懂过其中的一部作品。事后,她的评价倒也古味:“小说富含四大名著之风韵。”“还不知那个120万字的《战争下的和平》离名著还有多远?”我不知道她指的是内容还是形式或者质量什么的,更无从知晓她是在奉承、讽刺还是言实?诚然,小说里头镶有了一些新旧体诗词赋韵,但整体还是“当代型”的。何故没有付梓?这里自然少不了贫穷与地位,少不了闭塞和怯懦。但是,作品“不正常”也不乏其源。可怜山草埋长谷,不知春晓几时来。睡尘风涌腾何处,残叶露寒困短斋。


      当然,人都不会气馁的。因为,在后来的某一天,人们总会将古典文学恰份的与时代融合,从而让传统之美与现代之美完璧合化为新的文学形式。到那个时候,中国文学也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冠上“神州文学”的贵誉了。神州文学其时矣!有一首词《临江仙•神州文学》,路晒于众。谁解其中味:朗朗乾坤高照,神州矗立天东。文明中国傲苍穹。百家诸子立,秦汉破鸿蒙。唐宋明清文上上,巅峰不下霓虹。红楼一梦著雄风。雅童学有典,儒叟笑谈中。(2022年10月)


【作者简介】鲁岱,原名鲁仲强,湖北省大冶市人,中学退休教师。为人笃实,诚信善良,好学向上。虽然知识浅薄,底蕴俗软,但敢于学界争峰。在文章发表方面,理科论文居多。现时文科作品主要是新、旧体诗歌,散文,剧本,长篇小说等。本人学味浓,付出多,收获少,但甭管绿肥红瘦,进取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笑容迎陌客13477739786。


images/2/2022/11/wrC9P934P8pJoZ7P1PcxjozOd01pf8.gifimages/2/2022/11/Kww6XxOe555e5z5uUE3XL6Cc33A333.jpegimages/2/2022/11/TX2SpGPZHddzNXH8ze1vSF12a1ND1x.gif

中国诗人作家档案库官网《鸿鹄文学》
个人海报 首页海报 报名参加
首页 记录 排行 详情
生成个人海报
点赞作品
观看15s视频完成点赞助力++,发现更多新奇特
让视频的内容成为话题,让品牌仿佛您身边的朋友
阅读 15万+
点赞 558
更多
  • 广告
    评论 暂无
    发表评论